目前查不出过滤器的漏点。在高洁净度场合,一只漏气的中效过滤器足以使整个工程失败。所以,每只中效过滤器在出厂前,都必须在专门的试验台上按标准进行性能检验。一旦选用了未经逐台检验的中效过滤器,用户就要承担工程失败的风险。
各制造商可能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,用户可能认可或怀疑特定的方法,用户的底线是:制造商必须对每只中效过滤器都进行例行测试,相比之下,用什么方法测试是第二位的。
制造厂对中效过滤器进行逐台测试本应是不言而喻的事。在国内比较讲究的制造厂内,对刚下生产线的中效过滤器进行测试,能拣出3%有漏点的过滤器,其中部分可以修复成合格产品,而另一部分则因无法修复而报废。几年前,对国制造厂家刚下线的中效过滤器进行测试,不合格率达3%-10%,极端情况下的不合格率可高达30%。可悲的是,国内数百家中效过滤器制造厂,有测试手段者不足10%,其中能坚持逐台测试的厂家更是屈指可数。大量未经测试的中效过滤器流入市场,而许多用户并不追究。
许多过滤器制造商持有第三方的检验报告和产品鉴定证书,那些文件仅代表送检样品的性能,不保证你得到的那批过滤器是合格品。许多时候,商家出示的第三方报告越多,你越要怀疑他是否有测试手段,是否对中效过滤器进行过逐台测试。
坚持逐台测试必然会提高生产成本(测试费用,废品),产品价格会略微提高。只要你能证明每台中效过滤器都经过严格测试,用户不会计较由此而产生的那点差价,因为在洁净工程项目中,中效过滤器的费用可能仅占总投资的0.5%,而它对工程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那个比价。